物語系列連非常規播映時間有近四季,但羽川翼已經足足佔了一季十三話。西尾維新也給予這個「正常人」最平凡的終結。
《黑貓物語》與《白貓物語》的故事結構雖然同樣複雜,但《白貓物語》由於不可信敘事者,以及不斷加入伏筆的寫法,結果思兼猜劇情幾乎全錯。故事在第二話,以戰場原黑儀巧妙地設了個局:說羽川翼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口味,也從而無法說出為甚麼喜歡阿良良木歷。這令猜測故事時,巧妙地從「嫉妒」引開,使苛虎出現的原因成懸案。
為行文簡潔,思兼嘗試只從兩個角度貫穿五集,從羽川翼的性格出發,描繪她喜歡歷、以及家庭的關係。正如思兼於先前提過,羽川翼的性格有三個很明顯的偏執。
- 行禮如儀,乃教條主義的極致;亦因此被戰場原於第三集道破:她是善的真物。(外在修煉)
- 極級禁慾主義者: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以及給別人的正常印象),將自己的坎坷身世切割,並將所有可分辨好壞的準則都摒棄,剩下教條,因為教條最接近一般,以及阻力最小。在無教條的領域,則以純粹功能性來滿足。(內在修煉)
- 以此引出第三項:在兩種偏執的前提下,她的生存經驗就有如溫室般:一方面表露自己的善,一方面不允許自己有惡,兩種傾向都如強逼症般運作。加上她對外界知識近乎全知,外在危險幾乎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此種無瑕令她無法接受「壓力」、「妒忌」等自身孕育出來的負面情緒——亦即「白」。
以此假設出發:他對歷的愛的出發點,乃在於家庭的愛不夠。而歷的出現某程度上可以填補到這種角色。由此亦可理解第四話,阿良良木家母提醒她「把眼神從問題移開」(移到歷身上)不算是解決/逃避問題的方法。但值得留意,她對歷的感情,即使帶有相當的功能性,卻又不代表有動機的感情必然是假愛——正如日常生活也有很多故事,女兒找丈夫是找可靠的。以結果論,戰場原推測羽川「她不愛歷」的問題,仍似是西尾維新有意無意的誤導。
(P.S. 臥煙誘導羽川使用「苛虎」這名稱時,說明了羽川無法「自己總結」——亦是羽川面對少有的外在危險。即使他對她在事物近乎全知,但對自己卻完全無知。這也可以引申到故事敘述者——「翼」角度,正如故事剛開始就說:「我無法述說自己的故事。」其實與敘事者在敘述本身就是個悖論。)
相信終集表現出來的故事很明確:羽川翼已經將障貓(連同其所儲存的壓力)吸回去。所以後半段他看到歷的時候,洋溢出來的愛乃羽川的愛。亦如此同時,她終於明白了從外在與內在被全燒的傷害;但即使不再純潔,歷還是會保護她——如家人般;即使不是戀人。她不再需要維持她那瘋狂的假裝才會被愛,而單純是她也能被愛。
妒忌源於不夠幸福,源於缺乏——進入不到父母兩人的溫暖。而當我有,我就能夠堅強。
最後,故事的意象與電影感又再進一步。第五話羽川翼信件旁白,與她預期自己畢業的去向,聲畫兩層敘述這種做法電影感很強;此段最主要還是突出她迷惘。此外,羽川翼攻擊苛虎時的無力,亦正正是真正的羽川翼,面對妒忌的燃燒的情態;又或妖刀心渡的命名。故事嚴密性之高,單單是這個故事,思兼已經足夠給予神作評級。雖然這當中個人因素相當大,思兼迷戀羽川翼這角色。但若沒有這麼精彩的敘述,何以將一個這麼複雜的人物性格重新以魔幻寫實的方式寫出來?
不好意思,實在寫的太棒了,借分享在臉書上,非常感謝!!
喜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