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物語 總評

[KTXP][Kabukimonogatari][02][BIG5][720P][12-08-53] [KTXP][Kabukimonogatari][01][BIG5][720P][00-54-46][KTXP][Kabukimonogatari][02][BIG5][720P][12-14-34] [KTXP][Kabukimonogatari][02][BIG5][720P][12-17-04] [KTXP][Kabukimonogatari][03][BIG5][720P][12-31-21] [KTXP][Kabukimonogatari][04][BIG5][720P][12-32-19] [KTXP][Kabukimonogatari][04][BIG5][720P][12-35-43] [KTXP][Kabukimonogatari][04][BIG5][720P][12-37-08]

故事由兩個偶然組成,阿良良木偶然時空轉移錯了世界線,救回八九寺真宵——然後世界偶然地被毀滅了。

思兼對量子力學認識甚少,故不在這裡班門弄斧。但很明顯地,這四話的《傾物語》雖以「平行時空」論解釋,但卻正好與其相悖。最核心問題在於:為何我只能夠去到世界線X的十年前與十年後,卻回得到世界線A的現在?

但將這種世界觀抽出來,以東浩紀提過的「大型非敘事」,以及「雙層結構」(*1) 來看的話,這四話則堪稱教材。第一話的茶番,基本上與敘事沒太大關係,但卻籍綠燈不安全,以及死亡兩組符號,或明或暗地限定了我們對真宵的死的看法。明明很簡單、甚至有點老土的故事情節;頓時多了文青的玩味空間,換句話說是「懶有深度」。這還不夠,八九寺真宵整個人物只作為故事的肇始,後來已經徹底成為忍與阿良良木落難喪屍城的註腳。這在阿良良木遇上長大版真宵,卻又不忍開始第二條關係線。從這角度看來,真宵你根本就連配角的不如啊(掩面)。

而所謂「雙層結構」則是在讀者眼中,《傾物語》的敘事層關係主要見諸忍野咩咩(即觀眾/超越者)與阿良良木的互涉,他很平常地推斷:「應該是你們救了真宵吧。」如果你沒有一種對世界線的自覺,這種看似理所當然的結論是匪夷所思的。而拯救眼前長大了的真宵,還她一個美好新世界。以這角度看,雖然真宵作為故事角色的戲份很少,存在感卻很大。究竟誰是主角,又誰是配角?忍野是全知,還是限定?這個奇怪的故事帶來一連串這樣的問題。(題外話:故事裡面更特別的是,雖然故事的結果變得很大,但唯一因果改變卻只有真宵不是迷途蝸牛,甚至連與戰場原戀愛都仍然一樣。這令我猜想這世界線,或眾多世界線中,有甚麽是注定了?)

四話下來,除了新穎的結構值得一道。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忍的情感,以世界線兩端的兩人還原得淋漓盡致。畢竟她就是引爆世界的火藥桶,世界未破滅,只是真宵偶爾變成遊魂,而又偶然碰上了她而已。他們為了對方,互相放棄了自己的純粹(純粹人/完整版吸血鬼)。

更有趣的是,忍為命運強制力放了一個本體論的註腳:「這是吾能夠填補的差距。」歷史皆因人起,正正是每個人都想填補這差距,卻成了命運的強制力。兩個世界的忍都當自己歷史當為必然,所以對方的歷史就是偶然。這故事浪漫在「傾」一字,傾倒歷史,傾倒世界,為摯愛傾倒,僅在一念。最後忍自己將自己吸收,轉換成對世界的救贖,也同時是對曾經任性過的自己的最佳救贖吧。

在網上看到這段總結,述「傾」一字。自問無法寫得更點題,故轉載至此:

若是以姬絲秀忒為主角來看,
這是世界的命運僅為一人傾倒的故事。

若是以八九寺真宵為主角來看,
這是僅為了一人傾倒整個世界的故事。

—— 書架的監視者

比起之前《白貓物語》,故事上這肯定比較遜色。但如果以敘事結構來說,這故事是完全的試驗作,也帶我們以很特別的方法遊了一個很普通的花園。此作思兼評為優作,故事簡單但俗套,但講故事的人太厲害,將劇理的表達推上了別的次元。

 

*1. 「雙層結構」甚麽很難理解,較為多人用的是Meta-fiction 後設文學這個概念,在友人博客上曾經深入剖析這個概念:

「後推理小說」的實驗:從後設文學的角度理解《海貓鳴泣之時》(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