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AKB48

(原載於浸大學生會刊物Jumbo 44.1性別版,內容經增刪)

AKB48之中思兼的最愛:渡邊麻友

AKB48 – 桜の栞 截圖(容總用)

健力士世界紀錄裡面,有一隊全球最多成員的流行音樂團體,但這區區一隊組合的規模大得可以衝出日本,在香港坐擁兩間專門店,而且其中一間博物館更加在全球地租最貴的地段——羅素街開設。這一切一切都顯得匪夷所思,但都是AKB48的威力。

Shop the girl you want

以往看歌唱組合,只有三數人的時候,大概也能夠記起誰和誰拍檔。在那些時候,有一些痴心歌迷就已經會希望『單飛』,只支持自己喜歡的那個部分。AKB48現時正選有六十七人(AKB48已經不止48人),別說要喜歡整個組合,單單是記住全部人的名稱已經是苦差。

AKB48好比到文具店買顏色原子筆一樣,可以自選顏色。你可以選渡邊麻友,思兼可以選前田敦子,你有你欣賞,我有我品嚐,互不相干,跟AKB48這個名稱幾乎沒有任何關係。可以大膽地說,歌手這身份只是幌子,當愛好者覺得某位的歌聲很好聽的時候,我反倒要質疑他的聽力是否可以如此厲害分辨十幾人裡面(AKB48的所有曲都不是全隊人唱)的每把聲音。誠然他們有份獻聲,但無論如何,每個人的聲線都只是共鳴的一部分,說欣賞他們的歌藝,這大概很難說得過去。

AKB48其實好比一個靚模專賣店,最年輕的只有15歲,最年長的也不過25歲(而周秀娜都已經26歲了)。而且最厲害是這個專賣店裡面的貨品是會自動落架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形象的變壞,甚或乎是任何其他原因,整個靚模就會從貨架之上除名,換上新貨掛上AKB48的名牌,再次大賣。

乖巧對學齡男女的塑造

然而,你知道靚模有什麼賣嗎?青春?這只是美其名而已。千禧年後出道的偶像派歌手(無論香港還是日本)幾乎都有不成文的一條天規——不准拍拖。其中一個成員石黒貴己已經因為自己跟男朋友拍的貼紙相流出,而被驅逐。為甚麼要這麼強調『沒有男朋友』?重點就在於要塑造『女友潛質』(Girlfriend potential)。

對形象的嚴格控制和經營是AKB48一個非常強的特徵,目標就是為了塑造出一種從AKB48成員本身顯露出來的『女友潛質』。

這要由AKB48的招募講起,AKB48的招募對象是11歲到21歲,而在一直以來都是以『女高中生』的形象開始,在21隻單曲之中,前期的AKB48單曲主打歌MV裡面,校服幾乎是不可或缺的服裝。而到近期的單曲開始才開始有更多嘗試(例如Beginner)。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女高中生』、尤其是乖巧的『女高中生』在次文化中有獨特的意義。『高中時期』代表的是成年前最後一個仍然會受人保護的時期,而『女高中生』通常給予人的一個強烈印象就是未為俗世所染指。而在她們的歌曲中,敘述或緬懷學校生活的比率也不低。在各種因素構成下,AKB48是少數能夠這種『乖學生』形象維持這麼久的團體,而似乎這種『乖學生』形象也有很多人受落。

而如果將這個『乖學生』形象放諸一個性別議題的角度,這是一種『性別刻板形象』(Gender Stereotype),幾乎每一個女子團體都有一個獨特的性別定型去作為自己的賣點的一部分。然而要描繪一種性別形象非常困難,筆者只能夠說『少女時代』(年齡為21至22歲)與『AKB48』(年齡由17歲至25歲),但明顯地同期的韓國偶像團體『少女時代』是要描繪一個較成熟的女性形象,而AKB48則倒轉來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比自己年齡年幼的、較為弱質的學生形象。在理解AKB48的市場定位的時候,可以參考由該隊分出來的合作計劃:例如走廊奔跑隊7就是描繪比上述年齡更青澀的年紀,大概是初中的年紀。

與此同時,這種那些年式的夢幻正好作為現實中高壓應試教育中的心理補償(這點則不論男女都適用):透過敘述理想的青春應有的『輕狂』、『懷念』、『友誼永固』等因素等等,同時佐以畢業恐懼症。AKB48有一個文化符號同時出現過在四隻單曲主打之中:櫻花。在日本,花見大概從南至北從二月開始直至五月;與此同時日本學年於三月完結,故此離愁別緒與櫻花漫天盛開、滿地飄落總是密不可分。這四首單曲分別是第八隻單曲桜の花びらたち2008(08年2月發行),第十一隻單曲10年桜(09年3月發行),第十五隻單曲桜の栞(10年2月發行),第二十隻單曲桜の木になろう(11年2月發行)。上述第一首單曲桜の花びらたち2008 是敘述高三學生毋忘友情的,10年桜則是畢業那友誼永固的承諾,桜の栞則是仿校歌作曲,表達朋友彼此祝福,桜の木になろう則是較為抒情的『願化作校園中的櫻花樹守護你』。若以廣義的校園曲而言,接下來在今年2月則是仿校園祭的演出的GIVE ME FIVE!都總是用盡全力將AKB48與青春的符號緊扣。還有就是其他非畢業主題的校園主打單曲。

這與香港千禧年初期的Cookies與Twins等青春偶像的市場定位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女同學以這種在突破自己(例如較狂野的跳舞主打Beginner,相較與Twins的戀愛大過天)與校園那種『乖巧的』美好之間打轉,聚了女生的客源。同時男生與女生之間那青澀的距離,在無數形象的指導(或者你可以說是洗腦亦無不可),作為男生觀看女生的一種印象:這種印象的女生一定和藹可親,是理想的女朋友。思兼認為這種清純假定(還可以與處女情結互相影響扣連)是被人稱毒男的一群男生中常有的共同價值觀。緋聞對於以這方式營銷的少女團體可以說是致命的。這也較符合我們對這些偶像的預期:女性支持者的年期遠要比男性支持者短,因為畢竟歌曲渲染的是只是女性的一個時代,卻是男性的終極追求。

雖然很難對證明上述形象這個論點,但大概也能找到一些反證。AKB48曾出版了一本渡邊麻友的寫真集,而其封面是渡邊麻友全裸照(當然尺度符合未成年人觀看),而這本寫真集的評價是譭過於譽。這大概是因為渡邊麻友的形象比AKB48的平均清純度更高,即所謂正統派偶像(筆者按:正統派偶像意思為不出席自己表演範圍以外的演出,例如說一個女星不出席搞笑節目;而且私生活一般被認為很檢點。)。而以一觀全,大概所有AKB48的女優皆有殊途同歸的形象:那種壞必須是學生可受落的範圍內。所以很奇怪地:明明都是暴露,AKB48常有的夏日泳衣單曲(包括ポニーテールとシュシュ、以及最近的真夏のSounds good !,即所謂健康性感)卻是大為觀眾所受落。

『乖學生』性格作為『女友潛質』而言非常具吸引力,一來『學生』這形象一向有容易被操控的感覺與特質,在現在這個女權相對提高、而女孩子性格開始轉向自我保護的國度中,停留在較剛強性別定位的男生很容易就會被這一種『女友』所吸引。而且戀上「清純女友」會有種緬懷舊日美好的感覺(Reminiscence of good old days),在這個競爭過大的社會會是一種很吃香的屬性。

為『女友潛質』保鮮

然而為了維持『女友潛質』,除了在AKB48每位成員本身的形象下功夫以外,其他宣傳方法的配合也是不可或缺。有了形象,第二步就是要跟『男朋友』有互動。所以AKB48跟現有的歌手最不同的地方是,AKB48這個團隊很致力維持互動性(Interactivity)這個大原則。例如『AKB48選拔總選舉』是其中一個AKB48遊戲裡面爭議最大的環節,這個總選舉是決定下一隻單曲的主唱到底是誰,而誰由唱伴曲。每一隻單曲裡面有著選票,『男朋友』有權支持『女朋友』扭轉戰局。而正在舉辦的『猜拳大賽』,香港區也有相關活動,勝出者更可以到日本跟優勝的AKB48成員猜拳。在上年度,更加在推出了一個追求AKB48成員的PSP遊戲。這一切一切,無非是要透過跟『女朋友』很多的接觸,再加上媒體的洗禮,而營造一個大眾情人,各自消費的怪現象。

而除了互動性之外,親和力也是強化AKB48的女友特質其中一個元素。從AKB48製作人秋元康將這個團隊定位為『能見面的偶像』,而為了跟傳統的『純媒體偶像』分開。為了達到這一點,AKB48幾乎每日都在秋葉原表演,名為『AKB48劇場』。從2005年12月8日出道開始至本年年初已經公演了二千多場。即使沒有機會看這些劇場,鋪天蓋地的生活式專訪,或者一些日本常有的嘉賓電視節目(類似台灣《康熙來了》一類)。而且這些節目很多時不單是對談節目,還有一些是情景節目,例如邀請她們到兇案大廈拍靈異照片的一類節目,通常都能把這些女孩子『最真實』的一面『逼』出來。對於觀眾來說,這些『真實感』(Sense of reality),是平民偶像的市場策劃中必須要有的部分。有了這種『真實感』,『男朋友們』才不會發覺自己正在身處一個更大的電影院之中,看著的也只是一場更大的演出,一場全天候聚焦偶像,熾熱的視線不斷地期望著偶像表現更多『自己』(panoptical gaze of expectation),令偶像無辦法不保持『偶像』的形象的無間斷演出(Continuous life role-playing),最明顯的例子是有一次AKB48到其他地方演出的時候,由於大家都非常疲憊而睡著了。而當中幾個成員在清晨就充當『整蠱小隊』,用水槍弄醒其他成員。幾乎每一個被吵醒的成員都表現得非常之克制,立刻開始『演出』。換轉是筆者(或者是各位讀者),在極度疲累的清晨被別人以這個方式吵醒,想必就會非常的不滿,非常的憤怒了。

AKB48與人造景觀

這正正是法國哲學家居伊‧德博(Guy Debord)提出『景觀社會』的觀念。聲畫影像總有一種無言的權威和真實感。例如,當思兼看到鍾欣桐在鏡頭中是當時的清純教主,我們就會下意識不能接受鍾欣桐有別的一面,然而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理應都有很多面,而我們卻選擇相信顯示出來的那一面的。然而這幕形象是經過選擇、剪輯的,不是事實的全部。這大概也可以解釋當初中西里菜改名山口理子,下海拍AV的時候,大家的反應不先是注意她因為病以及腰傷會影響她的偶像工作,才在最後逼於無奈下海;而是炮轟她出賣AKB48。因為她破壞了AKB48的平面形象,她容許了AKB48這個品牌擁有一個比較黯淡的顏色。

這種形象迷信有著其另外一面。當這種形象迷信蠶食到對現實的認知的話,不單單止覺得偶像應該要是這樣的人,而且在現實世界也偏執地覺得AKB48的女孩這一種是會真實存在的,而且只偏執地覺得必須要找這些女生的話,那最後也只能夠活在夢中。現實中的女生較媒體裏面的立體,這個世界不存在『靚女唔屙屎』。但如果你仍然相信,像麥浚龍的《借火》中唱的那種『半支煙勝過殘破的天國』,總是透過這些媒體的視點觀照世間,也許我們就永遠搞不清楚,真正的她究竟是誰,是怎樣的一個人。

然而最恐怖的當戀愛作為一種霸權,不戀愛本身就會令人感到缺失、孤獨或寂寞。這社會不鼓勵獨處,固然有一個醜惡的潛台詞:戀愛並不是重點,而是它以這個方法突出了這個城市每一個人的孤獨(或者它把這種獨處說成了孤獨),或為了經濟原因(因城市的戀愛總要用錢),或者只是為了鞏固這種價值觀;然而,在討論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的同時,我們這個社會強調要愛,也要情侶般愛,沒有情侶就彷如沒有愛一樣,有甚麼比沒有得選擇得愛不愛,或是愛誰更可悲?

3 thoughts on “夢幻AKB48

  1. 其實我覺得不用説得那麼複雜啦,偶像本就是讓人滿足幻想,塑造或控制偶像形象中外都有,而AKB也不是其中的佼佼者,像鍾欣桐的所謂「清純」就真的會讓人發笑。零六年的偷拍新聞。當時鍾欣桐僅是一張裸背照就哭上半天,早給人笑是裝模作樣。
    >>然而最恐怖的當戀愛作為一種霸權
    本田透的電波男一書就是批判戀愛資本主義,資本社會為何鼓吹戀愛、男女兩性又如何被勞役、無法戀愛被當成無價值等等,没看過的話倒是推薦一看。

      • 感謝推薦書本 🙂 – 我本命推是渡邊麻友啦

        我覺得上一代與這一代(如果可以這樣分):我覺得最大分別就是沒有了強調真實感這一點,上一代比較真的說他/她是一個明星,是一個偶像;但奇怪的是上世紀末開始(從Morning娘開始)是sell親近、易於接近,強調他們的真實感,這卻是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最意想不到的就是正如AV一樣,看了一萬次,會有人真的信了女生真的會像AV片的女優一樣;媒體的威力不可以忽視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